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1S1030B
课程编码:11S1030B
中文名称:旅游民俗学
英文名称:Tourism of Folk Custo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32时(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总 学 分: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旅游民俗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学生日后从事导游及旅游管理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我国民俗理论和常识的认识,熟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以及各类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正确认识民俗旅游资源和风俗习惯,掌握旅游接待和服务接待工作中恰当利用民俗旅游资源,为旅游项目开发、服务接待项目设计开发服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
本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服务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管理者挑战,重点强调旅游服务的特殊性,导致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2.让学生掌握开发一项新的服务产品所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及分析工具,包括如何根据服务特性对服务项目进行设计、民俗旅游开发的流程、模式和要注意的问题等。
3.让学生掌握服务生产过程中利用民俗文化进行体验服务项目管理,包括饮食民俗及服务、酒水民俗及服务、茶艺民俗及服务、游艺民俗及服务、人生礼仪民俗及服务等提高服务体验性和满意度等的思维和方法。
4.让学生了解文旅融合背景下,服务业的变化以及相应战略应对措施。通过小组作业,透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工具找出问题或改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具备开展科学实证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5.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支撑矩阵
英文名称:Tourism of Folk Custo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32时(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总 学 分: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旅游民俗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学生日后从事导游及旅游管理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我国民俗理论和常识的认识,熟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以及各类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正确认识民俗旅游资源和风俗习惯,掌握旅游接待和服务接待工作中恰当利用民俗旅游资源,为旅游项目开发、服务接待项目设计开发服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
本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服务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管理者挑战,重点强调旅游服务的特殊性,导致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2.让学生掌握开发一项新的服务产品所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及分析工具,包括如何根据服务特性对服务项目进行设计、民俗旅游开发的流程、模式和要注意的问题等。
3.让学生掌握服务生产过程中利用民俗文化进行体验服务项目管理,包括饮食民俗及服务、酒水民俗及服务、茶艺民俗及服务、游艺民俗及服务、人生礼仪民俗及服务等提高服务体验性和满意度等的思维和方法。
4.让学生了解文旅融合背景下,服务业的变化以及相应战略应对措施。通过小组作业,透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工具找出问题或改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具备开展科学实证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5.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支撑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及指标点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
毕业要求 1 |
1-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 H | M | H | M | H |
1-2牢固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 M | H | H | H | M | |
1-3了解旅游管理理论前沿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 H | M | M | H | L | |
1-4熟悉旅游行业国际发展动态 | M | L | L | M | L | |
1-5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性知识结构 | H | M | M | M | H | |
毕业要求 2 |
2-1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 M | M | H | M | L |
2-2具备将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专业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 | M | H | H | H | M | |
2-3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 M | H | H | H | L | |
2-4具备利用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旅游服务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 M | H | H | H | M | |
2-5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 | L | L | M | M | L | |
毕业要求 3 |
3-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M | H | H | H | H |
3-2掌握旅游管理类专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 M | H | H | H | H | |
3-3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旅游职业认同感 | M | H | H | H | H | |
3-4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M | H | H | H | H | |
3-5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 M | L | L | L | M |
说明:表中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民俗旅游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民俗、民俗学、民俗旅游的定义及种类;熟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的特征、分类和社会功能;掌握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价值。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案例阐释民俗旅游的价值、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以及旅游对民俗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俗与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2、教学难点:民俗的社会功能以及民俗旅游的价值
【教学内容】
1.1民俗的相关理论
1.1.1民俗的概念
1.1.2民俗的基本特征
1.1.3民俗的分类
1.1.4民俗的社会功能
1.2民俗旅游
1.2.1民俗旅游的定义
1.2.2民俗旅游的特点
1.2.3民俗旅游的分类
1.2.4民俗旅游的价值
1.3民俗旅游的架构
1.3.1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1.3.2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1.3.3旅游对民俗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
2.民俗的特征、功能有哪些?
3.简述民俗旅的分类极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
4.举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民俗、民俗学、民俗旅游的定义及种类;熟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的特征、分类和社会功能;掌握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价值。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案例阐释民俗旅游的价值、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以及旅游对民俗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俗与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2、教学难点:民俗的社会功能以及民俗旅游的价值
【教学内容】
1.1民俗的相关理论
1.1.1民俗的概念
1.1.2民俗的基本特征
1.1.3民俗的分类
1.1.4民俗的社会功能
1.2民俗旅游
1.2.1民俗旅游的定义
1.2.2民俗旅游的特点
1.2.3民俗旅游的分类
1.2.4民俗旅游的价值
1.3民俗旅游的架构
1.3.1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1.3.2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1.3.3旅游对民俗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
2.民俗的特征、功能有哪些?
3.简述民俗旅的分类极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
4.举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服饰民俗(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服饰民俗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熟悉服饰民俗的惯制及表现,掌握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发展,领会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理解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服饰民俗的构成及体现;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
【教学内容】
2.1服饰民俗概述
2.1.1 服饰的基本组成
2.1.2影响服饰民俗的多维要素
2.2中国服饰民俗的发展
2.2.1先秦时期
2.2.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2.3隋唐两宋时期
2.2.4元明清时期
2.2.5民国至解放以来
2.3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2.4服饰民俗与旅游
2.4.1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4.2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
【复习思考题】
1.服饰民俗体现了哪些社会观?
2.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古至今,服饰民俗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3.试述服饰民俗的文化旅游价值及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服饰民俗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熟悉服饰民俗的惯制及表现,掌握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发展,领会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理解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服饰民俗的构成及体现;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我国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
【教学内容】
2.1服饰民俗概述
2.1.1 服饰的基本组成
2.1.2影响服饰民俗的多维要素
2.2中国服饰民俗的发展
2.2.1先秦时期
2.2.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2.3隋唐两宋时期
2.2.4元明清时期
2.2.5民国至解放以来
2.3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2.4服饰民俗与旅游
2.4.1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2.4.2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
【复习思考题】
1.服饰民俗体现了哪些社会观?
2.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古至今,服饰民俗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3.试述服饰民俗的文化旅游价值及开发模式。
第三章 中国饮食民俗(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熟悉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掌握中国传统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人生礼仪食俗。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领会饮食文化内涵,运用案例说明饮食文化与地方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地方饮食旅游文化塑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饮食民俗的形成、饮食惯制
2、教学难点:地方风味与菜系
【教学内容】
3.1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3.1.1饮食民俗的形成
3.1.2饮食民俗的结构和类型
3.1.3饮食惯制
3.2地方风味与菜系
3.2.1京菜与鲁菜
3.2.2菜与徽菜
3.2.3川菜与湘菜
3.2.4粤菜与闽菜
3.3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1东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2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3西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饮食民俗的差异性。
2、什么是饮食民俗?饮食民俗的特点有哪些?
4、你认为饮食民俗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5、“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6、满族人忌食狗肉,回族人禁吃猪肉,这种饮食禁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以酒店餐饮宣传的实际案例,说明饮食习俗在旅游酒店接待中的作用。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饮食民俗的产生;熟悉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掌握中国传统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人生礼仪食俗。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领会饮食文化内涵,运用案例说明饮食文化与地方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地方饮食旅游文化塑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饮食民俗的形成、饮食惯制
2、教学难点:地方风味与菜系
【教学内容】
3.1中国饮食民俗概述
3.1.1饮食民俗的形成
3.1.2饮食民俗的结构和类型
3.1.3饮食惯制
3.2地方风味与菜系
3.2.1京菜与鲁菜
3.2.2菜与徽菜
3.2.3川菜与湘菜
3.2.4粤菜与闽菜
3.3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1东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2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3.3西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饮食民俗的差异性。
2、什么是饮食民俗?饮食民俗的特点有哪些?
4、你认为饮食民俗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5、“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6、满族人忌食狗肉,回族人禁吃猪肉,这种饮食禁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以酒店餐饮宣传的实际案例,说明饮食习俗在旅游酒店接待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茶艺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叶的分类与名茶,理解茶的沏泡与茶具,掌握古代与当代茶文化。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的各类特色及代表名品,领会中国茶具的生产与种类,熟悉茶具与茶的搭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代与当代茶文化、茶叶的种类与名茶
2、教学难点:中国茶文化人士与作品
【教学内容】
4.1饮茶的历史与传统
4.1.1古代茶文化
4.1.2当代茶文化
4.1.3中国茶文化人士与作品
4.2茶叶的种类与名茶
4.2.1绿茶类
4.2.2白茶类
4.2.3黄茶类
4.2.4青茶类
4.2.5黑茶类
4.2.6红茶类
4.3 茶的沏泡与茶具
【复习思考题】
1.请谈谈你对中国茶文化的看法。
2.在宋代以后,茶成为了大众饮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类型有哪些?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叶的分类与名茶,理解茶的沏泡与茶具,掌握古代与当代茶文化。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的各类特色及代表名品,领会中国茶具的生产与种类,熟悉茶具与茶的搭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代与当代茶文化、茶叶的种类与名茶
2、教学难点:中国茶文化人士与作品
【教学内容】
4.1饮茶的历史与传统
4.1.1古代茶文化
4.1.2当代茶文化
4.1.3中国茶文化人士与作品
4.2茶叶的种类与名茶
4.2.1绿茶类
4.2.2白茶类
4.2.3黄茶类
4.2.4青茶类
4.2.5黑茶类
4.2.6红茶类
4.3 茶的沏泡与茶具
【复习思考题】
1.请谈谈你对中国茶文化的看法。
2.在宋代以后,茶成为了大众饮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类型有哪些?
第五章 中国饮酒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酒的起源,理解酿酒的历史文化;熟悉中国酒的种类;掌握中国的饮酒艺术。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辨别我国的黄酒、白酒、啤酒、果酒的类型、特点及代表名酒,熟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领会各类酒具、传统酒道与酒联,理解民间的饮酒风俗和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酒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难点:中国饮酒艺术
【教学内容】
5.1 中国酒的历史与名品
5.1.1酒的起源
5.1.2酒的发展(4个时期)
5.1.3酒的种类与名品
5.2 中国饮酒艺术
5.2.1饮酒方法
5.2.2酒具
5.2.3酒中情趣
【复习思考题】
1.饮酒习俗有哪些?
2.你知道的酒令有哪些?
3.饮酒民俗旅游开发的类型有哪些?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酒的起源,理解酿酒的历史文化;熟悉中国酒的种类;掌握中国的饮酒艺术。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辨别我国的黄酒、白酒、啤酒、果酒的类型、特点及代表名酒,熟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领会各类酒具、传统酒道与酒联,理解民间的饮酒风俗和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酒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难点:中国饮酒艺术
【教学内容】
5.1 中国酒的历史与名品
5.1.1酒的起源
5.1.2酒的发展(4个时期)
5.1.3酒的种类与名品
5.2 中国饮酒艺术
5.2.1饮酒方法
5.2.2酒具
5.2.3酒中情趣
【复习思考题】
1.饮酒习俗有哪些?
2.你知道的酒令有哪些?
3.饮酒民俗旅游开发的类型有哪些?
第六章 中国居住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居住民俗的概念、形成过程与居住管制、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风水与民居、建房与入住、装饰,理解中国各地区少数民族居住民俗,熟悉古村落与古城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居住民俗的创始期、居住民俗的过渡期和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领会风水与民居、建房与入住习俗,结合案例能够阐释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居类型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民居建筑的样式与构成、建房流程及其习俗禁忌、入住仪式与居住惯例
【教学内容】
6.1居住民俗概述
6.1.1居住民俗的形成
6.1.2居住的惯制
6.1.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6.2.1居住类型
6.2.2风水与民居
6.2.3建房与入住
6.2.4装饰
6.3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1东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2西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3西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4中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4居住民俗与旅游
6.4.1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6.4.2古村落旅游
6.4.3古城镇旅游
【复习思考题】
1、居住民俗是怎样形成的?
2、风水与民居的关系如何?风水真的在民居中起决定作用吗?
3、什么是居住民俗?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4、在居住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如果你带着一个团队去蒙古包作客,你与游客均需注意些什么?
5、结合当前民居旅游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想法。
6、利用空余时间,对学校周围或自己家乡的居住民俗做一调查。
教学目标:掌握居住民俗的概念、形成过程与居住管制、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风水与民居、建房与入住、装饰,理解中国各地区少数民族居住民俗,熟悉古村落与古城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居住民俗的创始期、居住民俗的过渡期和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领会风水与民居、建房与入住习俗,结合案例能够阐释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居类型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民居建筑的样式与构成、建房流程及其习俗禁忌、入住仪式与居住惯例
【教学内容】
6.1居住民俗概述
6.1.1居住民俗的形成
6.1.2居住的惯制
6.1.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6.2.1居住类型
6.2.2风水与民居
6.2.3建房与入住
6.2.4装饰
6.3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1东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2西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3西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3.4中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6.4居住民俗与旅游
6.4.1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6.4.2古村落旅游
6.4.3古城镇旅游
【复习思考题】
1、居住民俗是怎样形成的?
2、风水与民居的关系如何?风水真的在民居中起决定作用吗?
3、什么是居住民俗?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4、在居住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如果你带着一个团队去蒙古包作客,你与游客均需注意些什么?
5、结合当前民居旅游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想法。
6、利用空余时间,对学校周围或自己家乡的居住民俗做一调查。
第七章 中国交通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掌握交通民俗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特征与类型、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与开发模式,了解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的设施、工具及相关的交通信仰习俗,理解交通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交通民俗的产生与特点,领会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交通设施、工具及相关的交通信仰习俗,能够结合案例阐释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陆路交通工具及信仰;我国水路交通工具及信仰。
2、教学难点: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教学内容】
7.1交通民俗概述
7.1.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特点
7.1.2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7.1.3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7.2中国各民族交通民俗
7.2.1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7.2.2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7.2.3交通民俗与旅游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有什么特点?
2、交通民俗是怎样产生的?水路交通民俗有何特点?
3、注意观察在我国的旅游活动中,哪些交通民俗应用较广泛?应用方式如何?
4、试述陆路交通民俗与水路交通民俗的区别与联系。
5、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方式有哪些特色?
1、教学目标:掌握交通民俗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特征与类型、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与开发模式,了解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的设施、工具及相关的交通信仰习俗,理解交通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交通民俗的产生与特点,领会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交通设施、工具及相关的交通信仰习俗,能够结合案例阐释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陆路交通工具及信仰;我国水路交通工具及信仰。
2、教学难点: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教学内容】
7.1交通民俗概述
7.1.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特点
7.1.2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7.1.3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7.2中国各民族交通民俗
7.2.1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7.2.2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7.2.3交通民俗与旅游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有什么特点?
2、交通民俗是怎样产生的?水路交通民俗有何特点?
3、注意观察在我国的旅游活动中,哪些交通民俗应用较广泛?应用方式如何?
4、试述陆路交通民俗与水路交通民俗的区别与联系。
5、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方式有哪些特色?
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掌握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分类、功能、传统生诞、婚姻、寿庆的民俗形态、葬礼形式、旅游价值及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旅游吸引因素。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各类人生礼仪民俗的形式、能够结合案例说明各种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当代的婚姻礼俗;各民族的丧葬方法;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2、教学难点:生诞习俗、寿庆习俗
【教学内容】
8.1生诞习俗
8.1.1求子礼俗
8.1.2孕期礼俗
8.1.3贺诞礼俗
8.2婚嫁习俗
8.2.1纳采
8.2.2问名
8.2.3纳吉
8.2.4纳征
8.2.5请期
8.2.6亲迎
8.3寿庆习俗
8.3.1祈寿礼俗
8.3.2寿诞礼俗
8.3.3寿庆物语
8.4丧葬习俗
8.4.1丧葬类型
8.4.2丧葬程序
8.3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8.3.1婚姻博物馆
8.3.2寿庆博物馆
8.3.3墓葬博物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2、哪些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3、谈谈你对成年礼的理解及其社会意义。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掌握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分类、功能、传统生诞、婚姻、寿庆的民俗形态、葬礼形式、旅游价值及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旅游吸引因素。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各类人生礼仪民俗的形式、能够结合案例说明各种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当代的婚姻礼俗;各民族的丧葬方法;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2、教学难点:生诞习俗、寿庆习俗
【教学内容】
8.1生诞习俗
8.1.1求子礼俗
8.1.2孕期礼俗
8.1.3贺诞礼俗
8.2婚嫁习俗
8.2.1纳采
8.2.2问名
8.2.3纳吉
8.2.4纳征
8.2.5请期
8.2.6亲迎
8.3寿庆习俗
8.3.1祈寿礼俗
8.3.2寿诞礼俗
8.3.3寿庆物语
8.4丧葬习俗
8.4.1丧葬类型
8.4.2丧葬程序
8.3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
8.3.1婚姻博物馆
8.3.2寿庆博物馆
8.3.3墓葬博物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2、哪些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3、谈谈你对成年礼的理解及其社会意义。
第九章 中国节日民俗(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节日的来源与节日民俗,熟悉节日民俗的特征及分类,掌握新兴旅游节日。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节日民俗的特征及分类,领会节日民俗旅游的类型
能够结合案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互动、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少数民族节日及习俗。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学内容】
9.1节日民俗概述
9.1.1节日的定义
9.1.2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
9.1.3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
9.1.4节日民俗的特性
9.2 传统节日及民俗
9.3节日民俗与旅游
9.3.1旅游活动是节日民俗的重要内容
9.3.2节日民俗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岁时节日民俗?简述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过程。
2、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不可无节日,节日里不可无活动”这句话的?
3、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及其特征是什么?
4、你是怎样看待岁时节日民俗在旅游中的地位的?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及其内容(不少于5个民族)。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节日的来源与节日民俗,熟悉节日民俗的特征及分类,掌握新兴旅游节日。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识记节日民俗的特征及分类,领会节日民俗旅游的类型
能够结合案例说明民俗与旅游的互动、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少数民族节日及习俗。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学内容】
9.1节日民俗概述
9.1.1节日的定义
9.1.2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
9.1.3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
9.1.4节日民俗的特性
9.2 传统节日及民俗
9.3节日民俗与旅游
9.3.1旅游活动是节日民俗的重要内容
9.3.2节日民俗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岁时节日民俗?简述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过程。
2、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不可无节日,节日里不可无活动”这句话的?
3、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及其特征是什么?
4、你是怎样看待岁时节日民俗在旅游中的地位的?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及其内容(不少于5个民族)。
第十章 游艺民俗与旅游(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游艺民俗的特色和旅游价值,了解国内外游艺民俗事象,特别是特色游艺民俗本事象,学习各种游艺民俗的文化内涵,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艺民俗的含义、类型及功能。
2、教学难点:游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教学内容】
10.1 游艺民俗概述
10.1.1游艺一词的又来及含义
10.1.2游艺民俗类型
10.1.3游艺民俗的特色
10.1.4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10.2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0.2.1民间口承文学
10.2.2民间歌舞
10.2.3民间小戏
10.2.4民间曲艺
10.2.5民间竞技
10.2.6民间杂艺
10.2.7民间游戏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游艺民俗?游艺民俗的分类及其特征是什么?
2、你是怎样看待游艺民俗在旅游中的地位的?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主要游艺民俗及其内容(不少于5个民族)。
3、就你家乡的游艺民俗和民俗环境,设计一个民俗旅游项目。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游艺民俗的特色和旅游价值,了解国内外游艺民俗事象,特别是特色游艺民俗本事象,学习各种游艺民俗的文化内涵,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旅游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艺民俗的含义、类型及功能。
2、教学难点:游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教学内容】
10.1 游艺民俗概述
10.1.1游艺一词的又来及含义
10.1.2游艺民俗类型
10.1.3游艺民俗的特色
10.1.4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10.2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0.2.1民间口承文学
10.2.2民间歌舞
10.2.3民间小戏
10.2.4民间曲艺
10.2.5民间竞技
10.2.6民间杂艺
10.2.7民间游戏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游艺民俗?游艺民俗的分类及其特征是什么?
2、你是怎样看待游艺民俗在旅游中的地位的?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的主要游艺民俗及其内容(不少于5个民族)。
3、就你家乡的游艺民俗和民俗环境,设计一个民俗旅游项目。
第十一章 信仰民俗与旅游(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及基本特征;熟悉信仰民俗的内容;掌握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的几种模式。
2、教学要求:掌握信仰民俗的基本知识,为信仰民俗旅游开发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
2、教学难点: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
【教学内容】
11.1 民俗信仰的定义和特征
11.1.1民俗信仰的定义
11.1.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11.1.3信仰的功能
11.2 信仰对象
11.2.1灵魂
11.2.2自然神
11.2.3图 腾
11.2.4祖先神
11.2.5生育神
11.2.6行业神
11.2.7人造物神
11.3 信仰媒介
11.3.1灵媒
11.3.2巫师与巫师的产生
11.3.3巫的种类
11.3.4巫的职能
11.3.5巫师的业缘传承
11.4 信仰表现方式
11.4.1预知未来的信仰民俗——释兆与占卜
11.4.2寻求寄托的信仰民俗——祭祀
11.4.3主动出击的信仰民俗——巫术
11.4.4被动防御的信仰民俗——禁忌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信仰?民俗信仰的对象有哪些?有什么基本特征?
2、图腾在民间信仰中具有什么功能?
3、民俗信仰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一一简述。
4、试联系身边实际,就某一信仰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条件允许,不妨以民俗信仰变迁为主题开展田野调查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了解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及基本特征;熟悉信仰民俗的内容;掌握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的几种模式。
2、教学要求:掌握信仰民俗的基本知识,为信仰民俗旅游开发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信仰民俗的定义、起源。
2、教学难点:信仰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
【教学内容】
11.1 民俗信仰的定义和特征
11.1.1民俗信仰的定义
11.1.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11.1.3信仰的功能
11.2 信仰对象
11.2.1灵魂
11.2.2自然神
11.2.3图 腾
11.2.4祖先神
11.2.5生育神
11.2.6行业神
11.2.7人造物神
11.3 信仰媒介
11.3.1灵媒
11.3.2巫师与巫师的产生
11.3.3巫的种类
11.3.4巫的职能
11.3.5巫师的业缘传承
11.4 信仰表现方式
11.4.1预知未来的信仰民俗——释兆与占卜
11.4.2寻求寄托的信仰民俗——祭祀
11.4.3主动出击的信仰民俗——巫术
11.4.4被动防御的信仰民俗——禁忌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信仰?民俗信仰的对象有哪些?有什么基本特征?
2、图腾在民间信仰中具有什么功能?
3、民俗信仰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一一简述。
4、试联系身边实际,就某一信仰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条件允许,不妨以民俗信仰变迁为主题开展田野调查
第十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况,理解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程序,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民俗旅游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2、教学要求:能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为酒店服务接待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程序,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
2、教学难点:民俗旅游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教学内容】
12.1 民俗旅游资源
12.1.1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
12.1.2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12.1.3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
12.2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12.2.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2.2.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
12.2.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2.3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12.3.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2.3.2民俗旅游开发的程序
12.3.3民俗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2.4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12.4.1本原式∶天然民俗村寨、原生民俗
12.4.2主题公园式∶民俗文化村
12.4.3资源凝聚式∶ 民俗博物馆
12.4.4节会式∶节庆、集会
12.4.5物品式∶ 民俗商品
12.5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的防范
12.5.1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出发点
12.5.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的防范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估?
2、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有哪些?试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3、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有哪些?民俗旅游开发中,如何体现特色性,注意民俗的保护和过度商业化问题。
六、教学学时分配建议
《旅游民俗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1、教学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况,理解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程序,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民俗旅游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2、教学要求:能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为酒店服务接待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产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程序,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
2、教学难点:民俗旅游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教学内容】
12.1 民俗旅游资源
12.1.1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
12.1.2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12.1.3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
12.2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12.2.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2.2.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
12.2.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2.3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12.3.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2.3.2民俗旅游开发的程序
12.3.3民俗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2.4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12.4.1本原式∶天然民俗村寨、原生民俗
12.4.2主题公园式∶民俗文化村
12.4.3资源凝聚式∶ 民俗博物馆
12.4.4节会式∶节庆、集会
12.4.5物品式∶ 民俗商品
12.5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的防范
12.5.1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出发点
12.5.2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负面效应的防范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估?
2、民俗旅游开发的内容有哪些?试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3、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有哪些?民俗旅游开发中,如何体现特色性,注意民俗的保护和过度商业化问题。
六、教学学时分配建议
《旅游民俗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章节 | 主要内容(章节标题) | 学时 | 各环节学时分分配 | 备注 |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讨论、习题课等 | ||||
第一章 | 民俗旅游概述 | 4 | 4 | ||||
第二章 | 服饰民俗旅游 | 4 | 3 | 1 | |||
第三章 | 饮食民俗旅游 | 4 | 3 | 1 | |||
第四章 | 茶艺民俗旅游 | 2 | 2 | ||||
第五章 | 饮酒民俗旅游 | 2 | 2 | ||||
第六章 | 居住民俗旅游 | 2 | 2 | ||||
第七章 | 交通民俗旅游 | 2 | 2 | ||||
第八章 |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 2 | 2 | ||||
第九章 | 节日民俗旅游 | 2 | 2 | ||||
第十章 | 游艺民俗旅游 | 2 | 2 | ||||
第十一章 | 信仰民俗旅游 | 2 | 2 | ||||
第十二章 | 民俗旅游开发 | 4 | 4 | ||||
合计 | 32 | 30 | 2 |
七、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旅游民俗的基本概念、类别、性质,以及旅游民俗资源开发的方法,掌握民俗资源的内容和技术手段,具备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民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的专业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执行教学大纲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本教材,要注意旅游民俗学的发展性,在介绍旅游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上,还应吸收当前最新的旅游民俗学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互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践调查等形式综合进行。另外,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并通过课堂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八、教材与学习资源建议
使用教材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参考书目
1.郭艳萍,吕继红.《中国民俗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2.程杰晟,张珂.《中国民俗旅游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
3.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余永霞,陈道山.《中国民俗旅游》,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周作明,《中国旅游民俗学新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6.常亚玲,蒋玉华.《中国民俗旅游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工艺》,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8.姜若恩,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九、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建议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结构计分制,学生平时上课成绩占总成绩的40%;学期末的开卷测试占总成绩的60%。
1、平时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三部分,总分100分。其中课堂考勤为随堂点名或在线平台统计,成绩2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20%;课堂表现成绩3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30%;平时作业体现为课程作业或小论文,成绩5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50%。本部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
2、期末考试形式:开卷考查,卷面总分100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旅游民俗的基本概念、类别、性质,以及旅游民俗资源开发的方法,掌握民俗资源的内容和技术手段,具备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民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的专业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执行教学大纲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本教材,要注意旅游民俗学的发展性,在介绍旅游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上,还应吸收当前最新的旅游民俗学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互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践调查等形式综合进行。另外,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并通过课堂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八、教材与学习资源建议
使用教材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参考书目
1.郭艳萍,吕继红.《中国民俗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2.程杰晟,张珂.《中国民俗旅游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
3.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余永霞,陈道山.《中国民俗旅游》,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周作明,《中国旅游民俗学新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6.常亚玲,蒋玉华.《中国民俗旅游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工艺》,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8.姜若恩,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九、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建议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结构计分制,学生平时上课成绩占总成绩的40%;学期末的开卷测试占总成绩的60%。
1、平时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三部分,总分100分。其中课堂考勤为随堂点名或在线平台统计,成绩2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20%;课堂表现成绩3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30%;平时作业体现为课程作业或小论文,成绩50分,占平时成绩总分50%。本部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
2、期末考试形式:开卷考查,卷面总分100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
制 订:文化旅游系 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
执笔人:廖四顺 审订人:闫静